12月23日,公司歷時3年精心組織實施的“城市智能水務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在江陰賓館1號會議廳順利通過國家住建部驗收,由國務院資深參事王秉忱、東南大學教授吳浩汀、北京市政設計院總工方先金等7名專家組成的項目評審委員會在對項目給予充分肯定的同時,給出了較高的評價。會議由江蘇省住建廳科技處王華處長主持,江陰市公用局、科技局、信息辦等行業主管部門和公司領導龔國賢、沙建新、曾武及項目組成員參加驗收會。
驗收委員會聽取了項目組的驗收報告、觀看了示范工程演示、查閱了相關資料,經質詢、討論后,形成了驗收意見:提供的驗收資料齊全,符合驗收要求。項目構建了智能水務協同運行總體框架并進行了系統研發,實現了城市給排水系統的在線模擬、智能調度、應急處置、巡查養護、客戶服務和資產管理等智能服務功能,并將其應用于江陰市智能水務示范工程中;分析了企業現狀與需求,以智能水務系統框架和協同運行規范為指導,提出智能水務系統協同運行方案;經示范工程實際應用,取得了明顯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提出了針對江南水務的EAI企業應用系統集成方案和EIP門戶信息集成方案,構建了以企業應用集成平臺為基礎,通過構建松散的新舊系統與集成平臺之間的消息適配器來消除異構系統之間的差異化帶來的集成復雜性;集成平臺包括前端接口、平臺服務和數據層三層架構,通過云服務物理架構來實現支撐整體集成平臺的協同運行。項目研發了智能水務協同運行、智能水務計算架構和給排水管網動態調度等關鍵技術,獲得了發明專利1項和軟件著作權3項。專家一致認為,項目在水務物聯網資產管理、管網在線模型、基于實時數據分析的水泵真實參數識別等三項技術具有創新點,全面完成了計劃任務書的指標內容,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
一直以來,公司依靠科技進步,注重企業的信息化建設,在同行業中起步較早,基于原信息系統建設缺乏總體規劃、各個子系統之間缺乏信息共享、對數據的分析能力較弱、缺少信息管理規范等因素的考慮,2010年,公司提出了建設具有引領行業發展和前瞻性的“智能水務”系統的計劃,并成功申報列入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科學技術項目計劃。2011年,項目進入實施階段,構建了智能水務基礎支撐平臺,結合水廠變頻改造、水務物聯網應用、智能水務軟件子系統研發、應用系統整合以及智能排水系統研發,實現了“感知、協同、智能”的建設目標,其中給水管網實時模型系統、給水管網智能調度系統、RFID射頻標簽技術應用、基于移動終端的水務移動應用、系統集成整合實踐、商務智能和大數據分析等諸多方面走在行業前沿。項目的成功實施,全面提升了企業的運營管理能力和科學決策水平,打造成為了水務行業的智能化標桿工程。
從項目系統投入運行的情況看,成效顯著,借助于水廠變頻改造和優化調度技術,單位產水的電耗降低了3%;借助于壓力調節、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搶修數據統計分析,爆管和管網故障率降低了10%;借助產銷差項目,整體產銷差率降低了6個百分點。同時智能水務大大提升了城市安全供水的保障能力,為保證廣大市民身體健康、提升生活質量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隨著我國智慧城市的深化建設和推廣,水務作為城市的關鍵基礎設施體系,在智慧城市中將扮演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具有示范作用的智能水務項目,推廣應用前景寬闊,發展空間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