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依據國務院《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精神,社會信用正式從道德自律走向法制范疇。為認真貫徹落實江陰市信用體系建設的有關精神,公司明確構建目標,不斷完善用水信用制度,自2016年開始以國家級服務業標準化試點工作為契機,以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為導向,建立公開、透明、高效的現代化用水信用體系,積極營造誠信供用水消費環境。
誠信經營,建立互信基礎。公司始終堅持“誠信經營、誠信服務”的理念,加大自身誠信建設,連續多年參加省、市各類誠信單位創建活動,公開社會服務承諾,堅持信息公開共享,接受公眾及相關組織的監督和審定。多年來,榮獲“江蘇省服務業名牌”、“江蘇省誠信單位”、“無錫市誠信單位”、“江陰市十大行業百佳誠信單位”、“江陰市維權先進監督站”等稱號。同時,通過宣傳上墻、企業號宣傳、會議座談、崗位職責制定等形式將誠信灌輸到每一位員工。
平臺建設,搭建體系支撐。用水信息是對用戶基礎信息和用水行為全過程的記錄,是用水信用評價和應用的基礎。公司一方面加強營銷系統、熱線系統等大數據平臺建設,完善用戶基礎信息的收集,推進用戶信息的實名制管理;另一方面做優962001微信公眾服務號及最江陰APP用水專欄建設,充分發揮線上平臺的信息公開、數據共享、點對點告知等線上服務優勢,逐步打造用水綜合數據平臺,建立用水行為全覆蓋的信用檔案。
合規合法,筑牢體系保障。合同約定是法律保障,制度建設是推進基礎。公司于2017年對《供用水合同》進行了修訂,將供用水雙方產權界限、權利義務以及用水信用納入社會信用體系等內容在合同中明確,為用水信用體系建設的實質推進奠定了基礎。2019年1月《江南水務用水信用管理規范》正式實施,該規范對用水失信行為認定、信用數據管理、信用提醒、異議申請和信用修復、信用信息上報、信用分級管理及聯合獎懲等內容進行了詳細規定,為用水信用體系建設有序推進提供了制度保障。
標準管理,規范體系實施。信用標準是用水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和基本支撐,對于信用信息的共享,促進信用信息的管理和應用,提升體系質量和效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作為行業內標準化工作的先行軍,公司充分利用標準化工作經驗,細化體系執行及落實,標準化管理信用分級、市政消火栓、營銷員“六位一體”服務、工單質量控制等事務,減少用戶失信行為,并通過PDCA管理模式,促進體系逐步健全。
多措并舉,擴大信用宣傳。為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公司結合用水信用建設規劃,制定相關信用宣傳計劃,通過線上線下多種形式持續開展信用宣傳工作。微信掌上營業廳公開用戶本年度違約次數,電子及紙質年度賬單中告知用戶當年逾期次數;充分利用962001微信龐大用戶群的優勢,連續多期推出用水信用專題宣傳,結合微信增值服務功能,引導用戶關注,提高參與興趣;通過“水廠開放日”,“誠信服務走進社區、鄉鎮、學校”,用戶座談會等形式開展多層次、多視角的信用系列宣傳,引導用戶認識用水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共同參與和推進用水信用體系建設。
目前,支付違約已納入江陰市征信系統,公司按照《江南水務用水信用管理規范》的標準要求, 對2018年度居民水費支付違約記錄進行了梳理和篩選,通過用戶信息核實,認定一般失信、較重失信、嚴重失信行為人共227戶,并上報市信用辦, 對個人信用積分及信用等級產生了實質性影響。
用水信用體系建設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基礎性的工作,需要逐步實施、不斷優化。公司將繼續做好用戶信息采集、數據平臺融合、信用閉環管理、聯合獎懲應用等建設工作,完善標準管理,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和供水服務品質,為誠信江陰建設提供新支撐新動力。